“拜托喔,他们又不是gay,那是拿同志来当话题炒作吸引观众。”因为某偶像剧很红,就被问到同性恋照顾小孩是不是跟电视演的一样,还顺便延伸到我跟女友想不想生小孩等等之类的问题。结果几位异性恋朋友当场被我泼冷水,外带附赠酸柠檬一颗:“你们异性恋奇怪耶,看电视电影里的帅哥美女同性恋,就觉得好美好浪漫,然后对于现实生活的同性恋就拼命歧视打压!」果然我立刻被骂说这样是一干子打翻一船人的歧视异性恋发言。
事实上我看到了该剧上映前大量的将主角包装成男同志感觉的宣传,媒体落标也多半是同志来断背去的引人遐想。然而,当我看了第一集后赫然发现,嗯!原来这就是两位异性恋帅男同在一个屋檐下照顾孩子的搞笑剧。当然依照罗曼史的设定,女主角一定是热血傻大姐。这根本跟同性恋无关,就是个把罗曼史小说变成电视剧的异性恋偶像剧。
消费同性恋不能说是坏事,因为这就是商业行为,但也不值得赞许。倘若那消费是基于看重同性恋族群的高消费力,进而以分众概念来做广宣,那是想赚同性恋的钱,是对号入座你情我愿。或是以同性恋品味为亮点,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那是基于对同性恋对生活的高品味,也还是对号入座你情我愿,认可这标签的异性恋会被吸引到。但是,打着同性恋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就让人有点难以苟同。那不是漂亮的行销策略,而且「先把客人骗进来再说」的小贩式手法有点没水准,只要剧本够强、演员够帅、演技够好,根本不用拿同性恋话题当前导宣传亮点。
异性恋主流社会的双重甚至多重标准,造就了许多微妙的欺骗与歧视。当异性恋严苛无比地挥舞着道德大旗狂批同性恋时,却又同时证明了同性恋帅哥有够好卖、女女两个字A片用到泛滥!或许身为同性恋,我们好像应该要感谢异性恋们愿意拿同性恋题材当宣传点,那表示同性恋的社会接受度变高了。可是,同性恋应该也有资格抗议说,难道这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可,就得建立在脱离现实的异性恋至上的遐想吗?
(AD LIN:作家、女同志网路广播节目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