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子
鲁迅写过一篇文章,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他说大致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还要回来,一种是要饿死他乡。
如果让我引用娜拉的情境来类比中国今日的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话,我想,当有一天中国的同性恋群体真的争取到平等的权利,回到家的话,他们依旧要面对一个怎样的复杂的生活?
“娜拉”回来之后,恐怕问题依旧要多多。
突破性别二元定律
在异性恋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内,各种按照千年性别约定俗成的分工模式基本定型,但是,一对同性恋者生活在一起,会怎么办?
艾若就很苦恼她的拉拉伴侣总按照传统妻子的角色来要求她。“她不但希望我象个异性恋老公一样来赚钱养家,而且在经济方面完全依赖我。问题是,我也是个女性,有时我也渴望一个肩膀来依靠。”艾若说。
男同伴侣丁丁和木木也有着同样的烦恼。木木阴柔,从一开始进入这段关系时,就完全把自己定位成“老婆角色”,要丁丁养活自己。丁丁有时抱怨,木木就说,我是你老婆哈,老婆就得依赖老公,说得理直气壮,弄得丁丁哭笑不得。
于是,男同现在流行的“优质零号角色”是“身体是零号,但心理是一号”。即在性角色上是被动的,但在心理上,就得像个男人样。
但这只是理想中的标准,大多数男同或者女同,一旦进入实际生活中,都不自觉的按照异性恋社会的男女分工来定位自己。性角色上是被动的,那么心理上就不自觉的认可为异性恋社会中的“妻子角色”。然后学习异性恋社会中的“妻子角色”行事,但要命的是,大多数时候,优点没有学到,缺点学习了不少。
比如依赖性。
比如把情感当成全部,天天追求虚幻的爱情。
……
但同性恋社群对于异性恋社会的启示意义恰好在于性别角色的解放。为什么必须是二元对立?为什么不可以享受性别如同彩虹一般流动的快感和自由?当异性恋社会的性别角色原本是坚冰一块,但也逐渐打破解冻时,同性恋为什么又要回到传统的老路子上呢?
可能最大的原因在于,同性恋是一种亚文化,缺乏自己的生活模式。坚强的亚文化会找到自己的自由解脱之道,不坚强的亚文化就会去模仿强悍的主流文化,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忠贞与否?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女同性恋的伴侣关系较为忠贞,但男同性恋的忠贞常常是镜中月,水中花。
男同性恋不忠贞,一是反映在持久的关系很难,另一方面反映在即使有稳定的伴侣关系,但是出轨的比例远远高于女同性恋者。
这也昭示着我们:即使在同性恋文化里,依然会受主流性别文化的影响——即男人重性,女人重情;男人是野生风流动物,女人是家养筑巢动物。
很多男同性恋者抱怨真爱难寻。男同性恋阿木就抱怨:刚和男友相爱一年,男友就频繁出轨。男友的理由是:男人很容易花心,男人的性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两个男人没有家庭道德的约束,没有必要在性上面三从四德,等等。
所以,即使同性婚姻降临,很难就说一定改变男同性恋关系不稳定的现实。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同性关系中的忠贞问题?
一是重新定义忠贞的含义。同性恋解放人士持有的“心理忠贞大于身体忠贞”的理论被相当多的人认可。至少它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角度:爱和身体,性和爱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二是在浮华的时代里,性的禁欲与纵欲,到底要走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当人们不面对浮华时代的诱惑时,忠贞更容易;但是一旦面对,就很难。力比多扩散了,心神便不再专注,撒旦的魔盒一旦打开,收回去不容易。所以,千帆过尽的浪子回头便弥足珍贵。
三是我们该如何学习去爱?爱是一种能力,但是大多数人一坠入爱河就变成婴儿,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孩子与亲情
有一对男同在一起生活多年了,他们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计划和一个拉拉合作生孩子。
但是,问题多多。
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孕育?性生活,还是人工授精?如果性生活,男同往往和女同互相排斥;可是人工授精,会不会影响小生命质量?
孩子出生之后,如何抚养?住在哪里?经济上,男同和女同如何分担?两个人是合作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孩子出生之后,法律名义上的男同父亲和女同母亲,如何面对各自的同性伴侣?他们的同性伴侣的心理感受如何?
将来孩子长大,如何面对这一对“合作性质”的男同女同父母?需要为孩子一直保持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吗?如果不保持,在中国的国情下,孩子如何上户口?如何就读某个学校,接受教育等?
异性恋社会一部分抨击这种模式的论点往往是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这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论证和观察等等?
……
总之,想想这一些问题,这对男同和女同就觉得千山万水,所以,也就是想想,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北欧等国家,因为更人文的社会背景等,为同性恋者的生育以及收养等,提供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但在中国,显然没有,如果一个中国的同性恋者坚持自我,他(她)就有可能必须以放弃生育为代价。
娜拉出走之后要权利与自我,娜拉回来之后呢,依然要面对一个无尽烦恼的世界。
对于中国的同性恋者来说,当他们从权益的大街上回到个人生活的卧室与客厅中来时,他们会发现,障碍依然无处不在。
以上只是选择了障碍的典型之处,还有很多:比如回来,如何面对父母的认可? 比如回来,如何面对养老问题?面对周围邻居的认可?等等。
这些问题,有些是同性恋者的身心建设问题,有些却依然还是权益的争取不够。有些需要靠同性恋自身的调整和学习,有些却依然需要一个更宽容帮助少数人的理想社会的到来。理想社会可能永远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但是人们总是心存希望。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