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Mads Nissen 感光度编译
投稿邮箱:gayspot_edit@163.com
微信号:gayspot
图:丹麦摄影师Mads
Nissen作品《俄罗斯同性恋人》获得年度图片奖
我遇见了一位男同,他二十出头,绅士,温柔。我们在酒吧里认识,我们一起谈论了他的生活。突然,另一名年轻男子很不礼貌地出现在他面前,问他是否同性恋。我的朋友依然绅士地回答道:“是的,我是同性恋者。”对方马上跳上前来开始揍他。
我当时无语了。我知道“恐同(homophobia)”,还谈论过它,但当你见到一名“恐同”站在你面前,看见在一个现代的国家里,因为是同性恋者而被人攻击……我当时有点不知道是应该哭还是拉架好了。
于是我开始拍摄俄罗斯“恐同”
的不同方面。我遇见过一名男子色诱男同,把他们绑起来折磨,拍下视频放到网上——网上有一百多条这样的视频。我拍摄了一对年轻的女同情侣,她们有三个孩子,但却因为她们是同性恋者的原因,面临失去她们的孩子。我还拍摄过一名年轻男子因为“恐同”的攻击而失去了一只眼睛。
我接着认识到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关于爱。就像是一个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你想和爱的人在一起,但这成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种欲望,无论你怎么养育你的孩子,无论法律如何规定,这种欲望是很强烈的,你没法装作没事。
后来,在五月的一个夜晚,我在圣彼得堡的一间酒吧里认识了Jon和Alex,我们一起喝了很多啤酒,谈了很多我们各自的生活,我借着酒精的作用提出向拍他们在一起。后来我们来到了Alex的公寓,他们做着他们的事,我在一旁看着。
其实我不是同性恋者——有人觉得我是,但我不是。我觉得我现在理解他们了,这是欲望,也是爱。我尝试像他们那样去感受。那晚提出去到他们的公寓里——或许是酒精的原因——我跟随着自己的直觉,没有理会所谓的理性。坦白说,那晚具体的我已经不太记得,实际上我也想不起我是怎么拍这张照片的了。
这个故事是对俄罗斯“恐同”的批评,但其实每一个社会都有“恐同”。我也很想知道我到底会怎么去看同性恋这件事,怎么去看同性恋者,我有一个小儿子Thor,我很想知道,如果他有一天告诉我他是一名男同,我会有什么反应。所以这对我也是一个个人化的故事。我知道同性恋问题如今是人权问题里最前沿的,我也知道,没有一个宗教对同性恋问题是宽容的,他们到底怕什么?
本文推荐作者:图说(ImageAnd
Saying)
图说是一个视觉文化公众号,关注文艺生活和图像表达,分享和推荐于摄影有关的内容。
图像化的世界里,借助图像踅摸快感和欢愉。
世界无可限定,同时徘徊于无序的图像化世界,不能自拔、逃脱。
欢迎大家荐文(前提:需取得作者授权)。

